皮海洲:中國證券業若何向做強的目的邁進

葉檀:切勿讓平易近營銀行墮入龐氏圈套
2016-10-05
餘豐慧:銀行松綁房貸或加重中小企業融資難
2016-10-05
Show all

【內容擇要】經由十月受孕,今朝中國證券行業迄今為止最大的市場化並購案——申萬、宏源證券歸並案終究浮出水面。申銀萬國與宏源證券以換股接收歸並的方法完成重組,兩者的換股比例為2.049:1。完成換股後,申銀萬國的股本將到達148.57億股,總市值將到達722億元,僅次於A股上市證券公司中的中信和海通證券,排名行業第三。

但這明顯沒有是申萬與宏源證券歸並案的亮點地點。作為兩傢券商來講,都是本錢運作的妙手,經由過程歸並的方法來做大本身,這實在其實不是甚麼難事。隻要情願,就是再歸並一傢券商,把本身做成行業老邁,也沒有是沒有大概。但如許的並購對付證券業的成長來講並沒有若幹現實意義。由於並購的目標,不但是做大,更要做強。

現實上,若何做強才是今朝中國證券業所面對的一個困難。固然就中國證券業來講,也有中信與海通如許的大券商,但中國證券業裡卻很難說有幾傢強券商。一方面中國的券商根本上還沒有解脫靠天用飯的運氣,另外一方面中國券商之間的合作還處於初級階段,最顯著的是環繞著“傭金戰”殺來殺去。

不但如斯,為瞭拿到保薦營業,券商偶然還充任IPO公司故弄玄虛的高參,成為證券市場好處的傷害者。為瞭贏利,券商還在“直投+保薦”的形式下賺取著灰色支出,為此不吝傷害寬大投資者好處。並且在今朝的“打新熱”中,又最新傳出某大券商自營賬戶優先獲配新股的新聞,這類做法顯著有違背《證券公司內部掌握指引(訂正)》的懷疑。而全部這統統都表現,海內券商間隔“做強”相距甚遠。這更別說是介入國際市場的合作。一個顯著的究竟是,在中國公司大肆進軍外洋上市的進程中,海內券商根本靠邊站,其實不能為中國公司赴外洋上市保駕護航。

以是,對付中國證券業來講,若何離別初級成長階段,向做強的目的邁進,這才是中國證券業成長的癥結地點。而在這方面,申萬與宏源證券歸並案做出瞭無益的摸索,這也恰是申萬宏源歸並案的最大亮點。依據計劃,申萬與宏源的歸並其實不是簡略地將兩傢券商合二為一,而是構成“投資控股團體(上市公司)+證券子公司”的母子公司雙層架構。證券營業放在“證券子公司”,而作為上市公司的“投資控股團體”,將進一步吸納銀行、保險、信任和租賃等金融營業資本,樹立起以本錢市場營業為焦點的縱向一體化金融辦事全傢當鏈,並終極完成新公司成為中心匯金的金融資產證券化主要平臺。是以,申萬與宏源的歸並案不但有益於新公司做大,同時也有益於新公司做強,爾後者才是最值得市場存眷與等待的。

固然,申萬宏源歸並案也給市場留下瞭一個牽掛,那就是若何做強“證券子公司”?究竟對付中國證券業的成長來講,做強“證券子公司”更事關中國證券業的親身好處。

Comments are closed.